(28.218.290.1013.292.1025.82317.82725)

2016329621057 马晓丹 16计算机(3)班 浅谈自媒体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摘要:“自媒体”度娘解释: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目前,自媒体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对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规避其负面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媒体;价值观;微博 一、引言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We-media》研究报告,首次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十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在现代社会中,博客、微博客、播客、网络社区、论坛、BBS等网络媒介形式都属于自媒体。自媒体凭借其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低门槛、少限制,很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加之巨大的用户量,网页、手机、通信软件等各种发布终端的良好支持,使得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WiFi信号的广泛覆盖和上网资费越来越便宜,移动互联网已在高等院校普及,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QQ、博客、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和飞信等自媒体作为新兴网络传播工具,越来越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普遍青睐。源于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和学习、生活带来的冲击,思考和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引导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对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规避其负面作用、促进大学生学业进步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媒体的概念 现在,对自媒体,各界还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概念。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教授认为:“自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自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自媒体是指个人或机构组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并通过网络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博客、播客、微博、个人空间、微信等。自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其信息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思政治教育方法及内容带来了冲击,当前探索一条适应自媒体要求的教育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自媒体的概念是相对的,多层次的。从传播的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定义。概括说起来,就传播的介质形态而言,自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他们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三、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媒介提供了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环境和机会。网络传播速度快,言语思维表达开放,气氛轻松自由,这些都十分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利于大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使其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一定好处。如人人网上经常会出现许多很有意思的状态和一些很有意义的日志。同时,有40%的调查者认为人人网是良好展现自我的平台,66%的调查者认为交流的时间、对象、内容都较为自由。 (2)新媒介的使用加强了大学生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同样在我们组的问卷中,使用人人网用于认识新朋友和与熟人互动的比例达到了34%和83,认为加强了亲朋联系和结交了新朋友、扩展了人际网络的也分别达到了60%和59%。并且有68%的调查者认为人人网这类的社交网站,对本来互动较多的人际关系和本来互动较少甚至没有的人际关系同样适合。通过上网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是一种潜在的大学生网名内心深处的极为深刻的上网动机。通过利用人人网这类社交网络,大学生能更好地保持和亲朋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能结交到新朋友,获得在现实中很难获得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同时,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大学生也同样可以宣泄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3)自媒体为青年大学生广泛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在大学期间,青年大学生的身心迅速发展,对于外界社会也更加充满好奇,对于正处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学生来说,自媒体提供了一个比家庭和学校更为广阔的空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更多的了解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在3G手机时代到来之前,大多数的青年大学生不会专门抽出时间去关注社会信息,国际资讯,因为不仅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便捷的方式,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视野,阻止了青年大学生眼光的拓展。但是在自媒体出现后,在许多大型门户网站(如腾讯,新浪,搜狐等)的推动下,新闻资讯的获取不再费时费力,甚至很多时候,你没有主动获取新闻资讯的意愿,而这些资讯还会推送到你眼前。这样方便快捷,潜移默化的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视野,使其知识面更加开阔,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全球意识的形成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2.消极影响 (1)自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据中国教育报调查显示,大学生享受孤独已经成为不受朋友限制的独立变量,也就是说孤独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自觉的行为方式。除了在十分必要的时刻,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用各种新媒介进行沟通和联系,这就越来越脱离了正常的交往方式,不仅可能导致现实交流能力的变弱,大学生们都样也可能难以再体会面对面交流的乐趣。 (2)自媒体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了冲击。青年大学生虽说已经开始步入社会,开始有自我决断的能力。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心智并未成熟,对于事件的观点仍存在不足,不能很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一些信息和消息。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极大地充斥着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由于这一群体好奇心极强,以及自我监控能力较弱,所以互联网上以色情、拜金、暴力、反动为内容的灰色信息极大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如果长期接受这种负面信息,会对身心产生极大的危害,滋长不良情绪,包括对现实的失望,追求享乐与刺激,崇尚权利与金钱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大学生正常的价值观,不仅会对大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还会弱化其社会责任,贻害无穷。 (3)自媒体易导致青年大学生消费主义观念和攀比心理。一方面,自媒体的到来也同时带来了快餐消费,导致了青年大学生的消费主义观念,即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以往传统的消费方式被快餐消费所取代,导致了花费上升,开销无度以往简单朴素为未来美好生活而进行的消费,转而,漫无目的消费,在手指一动间完成,失去了消费本来的意义。另一方面,以3G手机为代表的自媒体工具也在诱导着青年大学生不健康消费和引发攀比心理,流量的需求变大,转而变成手机月租变高,花销变大;品牌、型号多样的智能机也让青年大学生们变得越来越“不智能”,引发攀比行为。加之3G手机更新换代速度之快,在更大程度上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和恶性攀比心理。 四、自媒体对媒介接近权的影响 美国学者巴隆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媒介接近权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就是大众传媒的集中或高度垄断。在早期,由于大众传媒的大量存在,受众的媒介接近权或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大众传媒为了生存,收购及兼并时有发生,其数量越来越少,受众获得媒介接近权越来越困难。同时,巴隆在论述“媒介接近权”时对“媒体”的描述为“mass media”,很自然,就当时的媒介生态环境看,这主要是针对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论述。 然而,媒介接近权的概念是半个世纪前在大众传媒背景下提出的。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学者匡文波通过实证调查后认为,以互联网、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主流媒体。[6]现实也是如此,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衍生出的自媒体,已掌控了受众信息的入口。当前,随着各类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媒介资源已十分丰富,媒介渠道大大拓展,改变了大众传媒时代相对稀少的媒介传播平台和渠道,“人人都是传播者”已经成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所以,大众媒体时代提出的“媒介接近权”已经丧失了其存在的“条件”和“土壤”,并正在逐渐消失。 对于“媒介接近权”,根据学者赵文丹和王心武的观点,学者们普遍认为近用媒体权包括了“接近权”和“使用权”两项内容。[7]而这两项内容主要是针对大众传媒的“接近”和“使用”。按照媒介接近权概念的核心诉求,人们使用大众传媒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等。而在媒介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极其丰富的自媒体资源让受众接近和使用媒介已经不再是问题,社会成员可以很方便地在任何一个自媒体平台进行申请和使用,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探讨“媒介接近权”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受众在接近和使用自媒体方面已经越来越娴熟。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此外,各大自媒体平台用户数量也还在持续增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受众更倾向用自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权益。 自媒体的盛行,使媒介生态格局发生变化,打破了以大众传媒为主流的信息传播体系,颠覆了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促使信息传播模式朝着网格化的方向发展,媒介接近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新媒体逐渐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作为新媒体传播者与接受者,要努力完善自身,提高信息的筛选与内容的控制,使信息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得到迅速传播,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生活,促使新媒体朝更有利人民生活的方向发展。

group status

👤 group joined: 0 ⏳ group pending: 0 🚫 group blocked: 0

Sub Domains (1)